最新技术早班车 | 听,来自技术前沿的声音--众智网「安徽三祥」
发布时间:2021.01.18        阅读次数:

图片

利用势垒工程有效调控有机半导体的热激活电荷输运

最近,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李立强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通过晶界势垒工程对有机半导体电荷输运的温度依赖性进行有效调控的策略。


原子层厚度的硒化铟/石墨烯异质结构光阳极

近日,厦门大学曹阳团队和程俊团队利用二维材料硒化铟(InSe)和石墨烯制备了原子层厚度的硒化铟/石墨烯异质结构,作为光电化学池(PEC)分解水中的光阳极,来研究PEC中氧析出半反应(OER)的表面离子效应。


原子力显微镜解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纳米力学研究

曾宏波教授团队与合作者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定量测量了新冠病毒外表面刺突蛋白与固体基质在模拟呼吸道飞沫环境中表面相互作用的纳米力学。


上海高研院等在分子筛多孔材料研究中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孙予罕、陈新庆团队报道了一种新型的高效可重复使用的双金属Pd-Rh纳米粒子(NPs)多孔材料催化剂。


图片

铜催化环丙醇开环环化反应构筑四氢呋喃和四氢吡喃化合物

近日,美国普渡大学代明骥课题组发展了一种铜催化环丙醇开环再分子内环化的策略来合成具有高立体选择性的二取代或者三取代的四氢呋喃和四氢吡喃化合物。


pH和粘度双响应溶酶体靶向荧光探针用于癌症成像

郑州大学李朝辉教授、孙远强副教授与山西大学刘景教授合作,设计了一种pH和粘度双响应荧光探针应用于癌症成像。


新型血清抗性纳米组装体实现乳腺癌高效的靶向基因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刘培峰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的不消耗聚合物表面氨基的PEG改性策略,既可以提高聚合物/siRNA复合物的血清稳定性,又不影响其转染效率。


大连化物所提出蛋白质相互作用识别和干预机制分析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方军团队在蛋白质复合物形成和干预机制分析新方法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片

遗传发育所在植物减数分裂纺锤体组装研究中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程祝宽团队通过图位克隆方法,鉴定出了水稻中的PRD1基因,其编码一个保守的减数分裂蛋白,介导了减数分裂特异DSB的形成。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华南陡山沱组生物地层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合作者,对记录了埃迪卡拉纪刺饰疑源类早期演化过程的华南陡山沱组开展了长期系统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前寒武纪研究》(Precambrian Research)上。


张志刚/孙勇伟团队揭示胰腺癌肝转移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的机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张志刚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孙勇伟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胰腺癌肝转移动员并招募了一群ATP受体P2RX1阴性(P2RX1-)的中性粒细胞,由于ATP受体P2RX1的缺失,这群中性粒细胞通过高表达PD-L1、Arg1等免疫抑制分子,介导了胰腺癌肝转移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


扁桃体类器官培养实现候选疫苗快速检测

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的Mark M. Davis团队在Nature Medicine 上发表文章。本研究使用人扁桃体培养而来的类器官模型,可以模拟生发中心特征,包括抗原特异性抗体产生、亲和力成熟、浆细胞分化等,可用于疫苗体液反应和不同佐剂作用的评估。


图片

多功能智能隐形眼镜

来自英国萨里大学赵云龙博士团队联合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哈佛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超薄多功能智能隐形眼镜。这种智能隐形眼镜可以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义眼”,可以在接受外部光学信息的同时,持续监测眼泪中的相关生物标记物水平以及温度用于诊断潜在角膜疾病的。


柔性触觉传感器阵列,实现测量多种外部刺激并实时区分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杨征保教授团队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胡泓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薄膜的,具有行+列电极结构的触觉传感器阵列。


n型多晶SnSe热电材料与CoSb3热电薄膜方面取得新进展

深圳大学范平课题组与南昆士兰大学陈志刚课题组合作在n型多晶SnSe热电材料与CoSb3热电薄膜方面取得新进展。


复旦大学周鹏团队发明集成存储计算的铁电晶体管技术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周鹏教授团队发现了新型二维铁电半导体在存储计算领域更优的应用方案(二维铁电沟道晶体管),解决了如何用新材料、新原理和新结构优化铁电存储器性能并兼具计算能力的难题,实现了铁电存储器结构的原始创新,可用于发展存储和计算融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