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技术早班车 | 听,来自技术前沿的声音--众智网「安徽三祥」
发布时间:2020.09.23        阅读次数:

光纤内二维材料的均匀生长实现超高非线性

北京大学刘开辉教授、刘忠范院士和中科院物理所白雪冬教授合作通过两步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将高度非线性的二维材料MoS2,直接生长到SiO2光纤的内壁上。与单层的MoS2/二氧化硅相比,制备的25厘米长的纤维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的产生能提高约300倍。


高效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设计新策略:无sp3碳桥梯形稠环体系分子的聚集调控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郑庆东研究员团队采用sp2氮桥发展了一类新型含梯形稠环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M8和M34,通过在稠环骨架上2个的相邻位置(氮位和氧位)键接两条具有适当的空间位阻的烷基侧链,从而实现了对受体材料分子过度聚集的抑制;同时研究了该类梯形稠环核的芳香性对最终受体材料的吸收、能级、分子堆积以及光伏等性能的影响。


更快,更便宜的双光子激发近红外发射材料

美国西北大学J. Fraser Stoddart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Two-photon excited deep-red and near-infrared emissive organic co-crystals”的文章,采用一种简便、低成本的超分子方法合成了双光子激发的近红外发射共晶材料。仅仅使用两个分子,一个基于萘二酰亚胺的三角形大环(NDI-Δ)和六苯并苯(COR)选择性地形成两个共晶体。


模拟宿主防御肽的聚氨基酸材料实现无药物抗肿瘤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陈学思研究员和肖春生副研究员团队设计制备了一种模拟宿主防御肽结构的阳离子聚氨基酸及其pH响应性衍生物,该聚合物能够快速诱导肿瘤细胞膜裂解,进而导致其坏死,实现了无需化疗药物参与的聚合物抗肿瘤策略。


大连化物所等实现乙烷非氧化脱氢制乙烯机理的模型统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肖建平团队与浙江大学教授肖丰收、研究员王亮团队合作,在乙烷非氧化脱氢制乙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新疆理化所等在NO2检测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窦新存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上发表题为Micro-Schottky Junction-Boosted Efficient Charge Transducing for Ultrasensitive NO2 Sensing的研究论文,该工作开发出提高气敏性能的材料设计策略。


基于咪唑基的类脂质体用于体内T淋巴细胞的mRNA递送

美国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的许巧兵教授课题组,通过两步基于化学结构的筛选方法,成功挑选出一类基于咪唑基的类脂质体。研究人员通过体外进一步的优化,最终确认了几种对人外周血T细胞具有较高效率mRNA转染效果的类脂质体结构。


限域铁铜团簇亚纳米反应器调节电化学氮还原反应

天津大学梁骥教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刘健研究员和斯威本科技大学Chenghua Sun教授团队利用氮化碳表面的有序亚纳米空腔作为限域载体,在其内精确锚定多个Fe和Cu原子,构建“亚纳米反应器”,有效调控了单原子簇催化活性中心的几何构性和电子结构,实现了高效的NRR电催化性能。

脑智卓越中心在编码同类雄性特征的神经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Neuron在线发表题为《特异性感知与攻击行为相关的同物种雄性信息的下丘脑神经元》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晓鸿研究组完成。该研究利用钙信号记录、化学遗传操纵及脑片电生理等技术,解析下丘脑腹侧乳头体前核通过整合嗅觉信息,特异性地编码同物种雄性信息,进而调控小鼠攻击行为的细胞及神经环路机制。


古脊椎所等在角形类系统发育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白滨、研究员王元青等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孟津合作,报道近年来在内蒙古二连盆地采集到的早期角形类化石新材料,构建包括65个类群、361个头骨和牙齿形态特征的矩阵,并分析角形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成都生物所在废弃油脂降解产鼠李糖脂研究中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质能源项目组硕士研究生石娟在其导师、副研究员李东的指导下,分离出一株新型耐盐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M4,优化菌株降解油脂条件、分析油脂降解产物及探究降解油脂产鼠李糖脂特性。


深圳先进院等在肿瘤光声分子成像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中心副研究员刘成波团队、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学系教授Jonathan团队、韩国高丽大学化学系教授Jong Seung团队合作,探索了可拓展顺磁性金属卟啉类物质光声成像机理,发现以金属锰为中心的德克萨卟啉衍生物(锰德克萨卟啉:MMn)存在顺磁性、德克萨卟啉强吸收性、无荧光发射损耗特性,以及蛋白特异结合特性协同效应,利于构建一种新的光声分子成像体系与策略,初步探索并实现了肿瘤特异性三维光声分子成像。


具有高输出性能的可拉伸纳米纤维素/MXene液体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

北京林业大学马明国教授团队、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所李舟研究员课题组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陈峰研究员合作,基于MXene具有高导电性和高电负性的特性,以纳米纤维素/MXene分散液为液体电极,设计了一种具有高输出性能的可拉伸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并作为电子器件能源供给平台构建了柔性可穿戴自驱动传感系统。


基于掺杂基团长程耦合效应的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调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俊课题组提出了掺杂中间插入法(DCIS:dopant central insertion scheme)来实现大尺度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级别计算,并系统研究了石墨烯纳米带上掺杂原子或基团之间的长程耦合作用。


软颗粒插层氧化石墨烯膜实现快速选择性的水传输

南京大学张炜铭教授研究团队,首次报道了以软性颗粒-聚丙烯腈凝胶粒子(PAN GPs)作为插层剂,通过PAN GP变形来有效调控氧化石墨烯(GO)膜的层间距。而且,碱处理使PAN GPs表面生成疏水/亲水结构,有助于水在GO膜中的溶解-扩散。


飞秒激光直写和柔性转印制造的3D多功能磁响应液体操纵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东教授、胡衍雷副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基于由空间变化、周期性磁场驱动的磁响应微板阵列(MMA)的3D液滴/多液滴运输策略。其中,改性的超疏水表面(SMMA)可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快速运输液滴,甚至可以实现反重力上坡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