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技术早班车 | 听,来自技术前沿的声音--众智网「安徽三祥」
发布时间:2019.11.27        阅读次数:

新材料

体积零收缩、密度可精确调控的超薄轻质石墨烯气凝胶吸波材料

东华大学范宇驰、王连军团队报道了一种以乙醇为溶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表面改性剂同时也作为交联剂的石墨烯气凝胶制备新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制备石墨烯气凝胶出现的体积收缩问题。


室温下形成!可注射PEDOT:PSS水凝胶用于柔性、自修复有机生物电子学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Ali Khademhosseini和Shiming Zhang(共同通讯作者)联合报道了一种利用PEDOT:PSS的室温凝胶特性开发出可注射的PEDOT:PSS水凝胶方法。


表面等离超材料中的手性Purcell效应在室温下实现对单层半导体中能谷电子的调控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郑跃兵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 (http://zheng.engr.utexas.edu) 及合作者将单层二硒化钨嵌入莫尔手性超材料中,实现了在室温下对二维材料能谷中的电子运动进行基于手性的调控。


pH响应聚合物膜型酶反应器及其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齐莉课题组研究发现,由于在刺激-响应聚合物膜骨架结构中键合了pH敏聚合物长链,当外界环境pH上调或下调时,聚合物长链会发生亲水/疏水性变化,同时,聚合物会自组装形成纳米囊泡结构,其微纳孔限域效应可大幅提升底物与酶的碰撞几率,从而实现目标底物的高效可控酶解。



化工领域

脂肪胺合成手性胺化合物的催化难题得以解决

南开大学的周其林院士和朱守非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建立了一种新颖的双催化剂体系,日前,国际著名期刊《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他们题为“卡宾对脂肪胺氮-氢键的高对映选择性插入反应”的研究论文。


中国学者利用铜、锌同位素揭示月核形成过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黄方教授团队建立了高精度的铜—锌同位素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与国外同行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精确地测定了硅酸盐熔体和金属熔体之间的铜和锌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及其制约月核的成分和形成过程。


深圳先进院成功开发黑磷烯等离子体液相高效制备技术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喻学锋和正高级工程师黄逸凡合作在高质量黑磷烯制备领域取得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Rapid and scalabl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phosphorene by plasma-liquid technology"以通讯快报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化学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


过程工程所等研发出纳微颗粒新剂型 实现酶分子胞内高效递送、催化和检测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合作,基于无定形金属有机框架开发出一种新剂型,可实现酶分子的细胞内高效递送和催化,在单细胞水平上实现细胞代谢产物的原位检测。该工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生物医药

印度科学家发现DNA某些区域可免受辐射伤害

印度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人体DNA中的某些区域可免受辐射伤害,这一发现对维持人类基因组稳定性至关重要。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美国细胞出版社旗下的《iScience》杂志上。


“基因剪刀”治疗地中海贫血效果初现

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医院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院首次利用俗称“基因剪刀”的基因编辑技术治疗了一名β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给血细胞分类可让人工智能来干

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研究中心和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在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样进行分类方面,深度学习算法表现出色。这一概念验证研究为将来广泛使用对样品的自动化、标准化分析铺平了道路。


海洋细菌为开发新抗生素带来希望

由德国耶拿大学牵头的国际团队在实验室成功培养了数十种迄今为止被忽视的海洋细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细胞生物学观察表明,可能产生新的抗生素。相关研究已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杂志上。



光电芯片

中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发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

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当日在江苏省扬州市通过现场测试,今年将应用于小麦生产,从而带动中国农业技术向现代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


我科学家研获超强韧人造蜘蛛丝

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药学院、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遵峰教授团队使用水凝胶纤维成功制备出了新型超强韧“人造蜘蛛丝”,它强度高、慢回弹、可重复伸缩,未来或将用于高空缓降等多领域。


电工所在锂离子电容器负极预嵌锂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超导与能源新材料研究部马衍伟团队在锂离子电容器负极预嵌锂技术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材料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科学家开发出平方公里阵列区域中心原型机

中国科学家开发出世界上最大的射电天文观测设备——平方公里阵列(Square Kilometer Array; SKA)的第一个区域中心原型机。该工作的进展发表于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