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技术早班车 | 听,来自技术前沿的声音--众智网「安徽三祥」
发布时间:2019.10.11        阅读次数:

新材料

基于浸润性微阵列的微流控液滴操纵

日前,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赵远锦教授课题组在液滴操纵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课题组成员受纳米布沙漠甲虫、猪笼草、挺水植物的启发,集成了微针技术,开发出具有亲水空心阵列的超顺滑基底表面,可应用于微流控液滴操纵。


MOF内空间与外晶面的配位超分子工程

最近,中山大学的苏成勇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一种“自下而上”的一步法MOF内空间与外晶面配位超分子工程策略,通过在MOF框架中的全部或部分有机配体上引入具有低表面能的烷基链,实现对MOF晶体表面粗糙度的自发调控,获得兼具孔道超亲油性和表面超疏水性的高稳定性MOF材料。


基于环仿衍生物的手性有机长余辉材料

近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佑轩课题组报道了首例基于环仿衍生物的有机长余辉材料,在室温条件下,移除外部激发光源材料本身可以持续发光数秒。


多酸基金属有机框架集络合、化学还原和光催化还原三种机制于一体,高效富集水体环境中铀酰离子

近日,苏州大学王殳凹课题组首次将多酸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应用到放射性污染控制领域中,发现该类材料可将络合配位、化学还原和光催化还原三种不同富集机制集合于一身,协同实现了水体环境中六价铀酰离子的快速、高容量、选择性去除。






化工领域

人工酶催化级联反应用于抗癌免疫治疗

中南大学刘又年教授团队提出利用人工酶的催化级联反应开展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人员首先设计制备了一种具有近红外二区(NIR-II)吸收的Cu2-xTe纳米粒。


南科大李闯创团队完成高难度明星分子Vinigrol的高效全合成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李闯创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知名化学期刊《美国化学会志》发表论文,报道了明星天然产物Vinigrol的高效不对称全合成。


可逆变色的银纳米颗粒薄膜

近日,山东大学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文寿教授课题组和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殷亚东(Yadong Yin)教授课题组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银纳米颗粒LSPR光学特性可逆调控的外场响应型变色薄膜。


远离平衡态,光供能的耗散超分子聚合向“可控制备”更进一步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徐江飞及张希团队首次建立了光供能的耗散超分子聚合新方法,成功地将超分子聚合由热力学平衡态推进至远离平衡态。




生物医药

向阳飞等建立功能性血管状系统类脑器官

近日,来自耶鲁大学干细胞中心In-Hyun Park研究组在Nature Methods杂志发表了题为Engineering of human brain organoids with a functional vascular-like system的文章,在其前期研究的基础上【3-5】,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建立了具有功能性血管状系统的类脑器官(vascularized hCOs; vhCOs),为研究人类大脑发育与疾病提供了重要工具。


揭秘效应性T细胞和耗竭性T细胞早期命运决定

近日,E. John Wherry组(共一为UPenn免疫系在读博士生陈则宇和JHU生物统计系在读博士生季志成)在Immunity?杂志上发表了文章,揭示在小鼠模型中慢性感染和肿瘤发生早期,存在着耗竭性T细胞前体(Tex precursors)和类效应性T细胞(Effector-like T cells, Teff-like)的二元分化机制的相关报道。


3D打印钛合金支架空间尺寸对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和骨长入影响的研究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蔡道章教授和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刘敏教授团队的文章发表在材料科学类知名期刊,其研究了激光3D打印钛合金多孔骨架结构在细胞增殖、成骨细胞分化及对新骨形成的影响。经过系统性研究不同孔径和孔隙率骨架结构的理化性能,得出了最适于多孔植入体的空间几何参数,为解决3D打印钛合金多孔植入体在治疗骨缺损应用中所面临的设计理念及术后恢复效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参考方案。


中国科学家率先揭示肝癌分子特征全景和个性化诊治新策略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樊嘉院士等团队借助大规模的蛋白质基因组平台,以高质量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为基础,充分结合基因组和转录组学研究,首次实现了对乙肝相关肝癌的多组学、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性分析,为更深入地探索肝癌发生发展机制及指导肝癌的个体化精准诊疗带来了新希望。


光电芯片

自带杀菌效果的石墨烯空气过滤器

近日,美国莱斯大学的James M. Tour教授团队在纳米科技领域著名刊物《ACS Nano》上发表了论文,研究者制备了一种由激光诱导石墨烯组成的自具杀菌效果的空气过滤器。利用石墨烯区域的周期性焦耳加热机制可产生局部超过300℃的高温,从而实现高效灭菌,具有一定的商业应用前景。


ETH研究人员开发微型红外光谱仪 可以集成到芯片当中

ETH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非常紧凑的红外光谱仪,其体积小到可以装在计算机芯片上,并且仍然提供功能性。研究人员说,这种芯片可以在太空和日常生活中使用。一个例子是集成到手机当中。研究小组表示,将小型红外光谱仪嵌入智能手机后,该设备可以完成诸如确定啤酒中酒精含量或水果成熟度等操作。目前用于此类分析的红外光谱仪是大型设备,通常重达几公斤,并且很难集成到手持设备中。


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小机器人 可以像尺蠖一样爬行

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微型机器人,它可以像尺蠖一样用爬行。科学家们表示,这种基础技术有潜力彻底改变从航空设备到智能可穿戴设备等行业。由哈尼·纳吉布教授领导的小组专门研究智能材料。他们的第2个研究方向是电热执行器(ETA),ETA是一种由特殊聚合物制成的装置,可以通过编程对电或热的物理变化做出响应。


一种用于原位抑制中性锌电池枝晶的电愈合策略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支春义教授和范俊教授课题组首先通过系统研究阐明采用中性/温和电解质中的锌离子电池(ZBs)的枝晶问题,在中性/温和电解质中,Zn枝晶在低电流密度或具有小容量(低正极负载量)影响较小,但是在大电流密度或高正极负载量下会迅速破坏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