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技术早班车 | 听,来自技术前沿的声音--众智网「安徽三祥」
发布时间:2019.09.20        阅读次数:

层间距增大的SnS2/石墨烯/SnS2夹层材料

近日,上海大学赵兵教授、张久俊院士团队等人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SnS2/石墨烯/SnS2夹层复合材料。


受蝴蝶鳞片启发的高性能钙钛矿光探测器

受凤蝶翅膀鳞片多级结构的启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明珠团队巧妙地采用DVD纳米压印技术和纳米球刻蚀方法,构筑了一种具有一维纳米光栅和二维光子晶体复合结构的钙钛矿光探测器.


垂直双层WO3?WS2异质结具有高光致发光量子效率

近日,湖南大学潘安练团队通过构建垂直双层WO3-WS2异质结,成功的将WS2的PLQY提高到了11.6%,代表了目前直接生长的TMDCs PLQY的最高水平。 


福建物构所有机无机杂化双轴铁电光伏材料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研究员罗军华团队首次构筑了一例二维三层有机无机杂化双轴铁电体。研究发现:该化合物中无机八面体的扭曲和有机阳离子的有序化协同诱导了该化合物的铁电自发极化;同时,该化合物独特的对称性破缺(4/mmmFmm2)使其具有四个等效极化方向。


卤键的光谱学精确测量

近期,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的张新星课题组联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t. H. Bowen教授课题组首次对卤键键能进行了光谱学测量.


原位和频共振光谱识别生物质电催化氧化路径

近日,湖南大学王双印教授团队设计制备了碳层包覆的氮化镍催化剂(Ni3N@C),包覆的碳层很好地维持了Ni3N的结构,并调控Ni表面电子分布,调节其催化性能。电化学表征显示它对HMF电氧化有优异的催化性能。


邻苯二甲醛(OPA)导向的天然未保护多肽的化学选择性环肽方法

近来,香港大学化学系李学臣教授课题组借助简单的邻苯二甲醛(OPA)化合物实现了天然链状多肽(含一个半胱氨酸及赖氨酸)在温和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 buffer,pH 7.4)中高效且有选择性的环化。


ZrF4促进铁催化的胺羰化反应

最近,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跃辉课题组报道了ZrF4为助催化剂无配体参与的铁催化炔烃胺羰基化反应。以廉价易得、商品化的ZrF4为助催化剂,可以取得比使用氮或膦配体时更好的效率和产率。


研究揭示玉米籽粒中储藏蛋白从胚乳向胚重分配的分子调控机制

9月18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巫永睿研究组在The Plant Cell杂志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玉米籽粒中储藏蛋白从胚乳向胚重分配的分子调控机制。


以蚕丝纳米纤维为基础的复合膜应用于盐差能量转换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仿生材料与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闻利平团队以天然的蚕丝为原料,经过多步处理获得蚕丝纳米纤维,进而组装成蚕丝纳米纤维膜。将这种带有负电荷的蚕丝膜与电荷电性可调(pH响应)的氧化铝膜进行复合组装成异质复合膜,用于盐差能的捕获。


沈阳生态所揭示植物性状对极端干旱事件的响应规律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相关科研人员以内蒙古草原为研究对象,依托极端干旱联网实验平台,在连续3年干旱处理和生态学研究基础上,以物种内和物种间功能性状为视角来探讨群落功能性状应对干旱事件的内在过程与机理,对比分析植物群落功能性状的响应能力在不同草原类型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


李祥/阮永怡/黄永瀚合作揭示组蛋白戊二酰化对核小体动态结构的影响

2019年9月18日,香港大学化学系李祥课题组联合生物系阮永怡课题组及医学院黄永瀚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表了文章,首次系统性的鉴定了人类组蛋白上存在的27个Kglu位点,并对进化上非常保守的H4K91位点Kglu修饰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应用于高性能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闵杰教授课题组和合作者通过精细调节非共轭星形两性离子型小分子的中心核,一步法合成了一系列拥有良好电学性能、稳定性和普适性的小分子电子传输层材料(G-Series),实现了多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提高。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发光线驱动的水中机器人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为游泳机器人创造了一种新设计,该机器人由恒定光线驱动和操纵。团队设计的机器人称为OsciBot ,它通过摆动尾部来移动。研究人员希望这种设计可能最终导致远洋机器人和自动船的设计出现。


Apeel Sciences公司开发水果蔬菜超级保鲜技术

Apeel Sciences公司已经研究出如何延长水果和蔬菜保质期,并从本月开始将这项技术带到1100家克罗格杂货店的鳄梨货架上。额外的保质期来自于Apeel Sciences特殊的植物源性配方,它被应用于各种产品中,就像第二层皮肤一样。这个过程可以使保质期延长一倍,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延长三倍。


混凝土块打造巨型“电池” ,循环效率高达90%!

一种新型的储能技术正刷新人们对储能的认知。这种技术利用起重机,通过将混凝土块升起或放下的方式,来储存和释放电能。日前,瑞士新型储能技术创业公司Energy Vaul凭借这一独特技术,获得了日本软银集团的青睐。软银愿景基金拟对该公司投资1.1亿美元,这是该基金首次投资储能技术。